English | 南开大学

商学院“导师有约”聚焦“疫情、危机与企业变革”

发布时间: 2020-04-19
浏览次数: 240

南开新闻网讯(通讯员 林润辉  高鑫)日前,由校党委研究生工作部主办、商学院承办的“导师有约——研究生师生交流下午茶”活动通过线上腾讯会议的方式举办。商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林润辉教授就“疫情、危机与企业变革(实务与研究视角)”展开专业的解读,学院近50名硕博生参与此次讲座。

  在如何客观看待此次疫情造成的影响方面,林润辉从COVID-19病毒的特点入手,介绍了其传染性强、致死率较高、救治条件要求较高、对基础病患者威胁大等事实。从个人、行业、全球等多主体、积极影响与消极影响多角度,详细分析了此次疫情给社会带来的影响与变化。从个人角度,疫情影响到了人们的出行方式、教育办公方式、生活方式等行为模式,从而引发了顾客的需求变化;从行业角度,疫情提升了某些行业的需求,例如抗疫相关行业,如口罩、防护服、卫生消毒用品、呼吸机、负压车辆、体温方案、第三方检测,催生了电子商务、物流、家庭办公、线上教育等行业的发展,同时,有些行业则遭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寒冬,例如娱乐业、餐饮业、线下商业、交通、旅游、酒店,乃至于化妆、服装、美容、奢侈品等行业;从全球角度,产生了航空业遭遇“至暗时刻”,石油价格闪崩,美国股市熔断等一系列负面影响。

  在如何正确看待疫情下的“危”与“机”方面,林润辉结合国内外案例,从个人、企业、国家三个层面分别讲解了各层面所面临的“危险”与“机遇”。“危”的表现——个人层面:健康意识、健康安全认知仍需提升;部分人信谣传谣反映出信息甄别能力不足。企业层面:一些企业数字化能力低,线上运营能力水平不高;风险应对能力不足,资金流保障不充分。国家层面: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治理体系存在短板,应急治理能力亟待提升;信息共享、谣言治理需要制度化、技术化平台支撑;应急物资协调不力,供需错配;应急治理体系需进一步建设、完善。“机”的表现——个人层面:(1)疫情具有全民教育的效果:卫生习惯和健康意识逐步养成,广义安全观进一步完备和强化;大家对个人与整体、个人与国家、 个人与社会关系的认知提高;全民认识到学习提升、科技支撑和创新发展的重要性、不可替代性;(2)疫情提供了一个静心、反思的好机会,大家晴耕雨读,个体更加注重自我学习和充电,企业面对疫情形势苦炼内功,推动集体学习、知识消费、知识付费意识提升;(3)行业、角色认知得到强化,公众对医生、护士、科学家、物流人员、社区志愿者、党员以及一线干部的角色认知提升。企业层面:(1)企业更加重视生存法则,包括基于数据的要素、模式创新意识,数字化转型、线上获客及运营能力,生态网络构建、政商亲清关系重塑等;(2)模式比较与融合趋势进一步显现:线上线下模式进一步深度融合和发展(O2O线上线下结合,“头脑”(信息流、知识流处理)和 “肢体”(业务流)企业协调配合深化);(3)企业应对顾客消费习惯、需求演变因疫情影响出现新变化的机遇;(4)在线电影发行、在线教育、远程办公、卫生服务、康养产业、知识消费、健康饮食、社群自媒体商店、远程在线医疗、在线展会、线上展览馆、博物馆等将迎来发展新空间。国家层面:(1)深切认识到制造业,尤其高端、智能制造业在未来经济发展中的基础地位和极端重要性;(2)社会及政府更加重视信息公开渠道的完善、时效的提高、谣言治理的价值;重视地方政府在抗击新冠病毒疫情中发挥的主动性、创新性、有效性作用;(3)举国上下众志成城、共抗疫情增强了民族凝聚力;(4)有效抗击疫情的成功经验彰显了制度优势;(5)治理科学得到重视,从全民谈治理到有望全面学治理,实践驱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6)我国在全球治理网络中的作用和影响得到体现;(7)尽力而为的全球援助展现负责任大国风范,促进中国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以及全球治理能力的提升。

  在谈到危机能动性来源与逻辑方面,林润辉指出“四”个“三”——三角色:国家、组织、企业领导者 Leaders;创新者、变革者Innovators and game changers;合作推动者Network weavers。三步骤:冷静接受;理性辨析;积极创变。三定律:危机推动变革;变革促进成长;成长提升危机应对能力。三能力:“危”的应对能力;“机”捕捉能力;组织、企业的底层核心能力。

  在谈到疫情过后企业的变革方向方面,林润辉指出新冠肺炎疫情既给个人、组织与社会带来危机与挑战,也催发新的企业变革,基于此次疫情给企业带来的危机感与危机意识,针对不同组织情景(外部vs内部;紧迫性vs恐慌感;被动应付vs主动挑战;应急能力vs长效机制;危机管理vs可持续过程治理),企业应通过创新和变革制造秩序,适应环境变化,并积极影响环境,实现与环境共同进化,在此基础上提升底层核心能力。企业可从以下角度寻找自我变革:打造网络组织:(1)未来企业的出路,具有重组和再造功能,形散而神不散,基于功能模块化随时聚合;(2)创造组织能量的有效方式:“断裂”和“再组合”;(3)开放组织:未来企业自身的边界将被彻底打开,成为包容性和扩展性很强的平台;(4)企业新阶段是基于网络治理处理与广义、关键资源所有者的关系:以平台为依托,股东、员工、用户等关键资源所有者之间通过多边合作网络创造价值。价值创造是硬核,价值创造主体是核心:(1)关键资源使用者合作的制度设计是基础,各尽其才,按贡献或收益,以区块链作为技术支撑;(2)权力转移,授权赋能。权力体系从层级设置到向关键资源结点流动变化。创新是唯一途径:(1)加入网络,做原创贡献。形成个体品牌,打造独立IP;(2)提升协作、协同能力,包括基于数字化平台的获客能力;分工与协作的能力;IP和品牌的影响力;开放创新、开源创新能力(全员参与、用户参与)。

  活动最后,林润辉谈到,变革需要价值观和能力支撑,我们需要做更深层的研究,来构建每一个人、每一个组织的“公能日新”能力建设架构。他强调,研究的初期动机可能是职业选择、生存问题,或是满足自己的好奇心;深层目的则是生产、创造、发现知识、贡献知识、服务社会。林润辉鼓励同学们要做新时代的研究生,诚信负责地去做有价值、有科学方法论支撑的研究。学术研究是一种信念而非实利的计算,它应该是研究生基于知识创新和应用,回应国家需求,回报社会,回馈他人,推动文明进程的有效手段,做到这一点,其实也不复杂,只需要时刻牢记南开给我们最好的教育--允公允能,日新月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