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南开大学

商学院实践队赴天津评剧院开展“薪火相传承古韵,一腔赤诚扬新声”实践活动

发布时间: 2024-09-11
浏览次数: 10

商学院实践队赴天津评剧院开展“薪火相传承古韵,一腔赤诚扬新声”实践活动


(通讯员 陆妍)81923日,南开大学商学院信息资源管理系的五位同学跟随冯湘君副教授的脚步走进天津评剧院,与四位优秀评剧演员进行深度交流,收获颇丰。

我们的项目虽然仍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的收获已经大大超出我们的预期,”谈及与三位老师交流的感想,同学们仍回味无穷,“非常期待未来还有机会再走进剧院,感受评剧的魅力和底蕴。”

作为我国文化艺术的瑰宝之一,评剧以富于艺术魅力的表演形式为人民群众所喜闻乐见,其丰神美韵千百年来令人沉醉。在漫长的岁月里,评剧百花园群芳竞艳,演尽了历史的风云变幻、吟唱着百姓的喜怒哀乐,也使看剧、唱剧成为广大群众的休闲娱乐活动之一。

天津评剧院始建于1958年,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光辉历程,回首灿烂辉煌一甲子的岁月,剧院流派纷呈,荟萃了一批承前启后的评剧表演艺术家。师承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的王晓凌、王馨苹、齐梓路三位青年演员以及国家一级评剧演员崔连润,作为优秀评剧表演艺术家的代表,在大师经典剧目的基础上创造性地融入了当代审美,展现出独属于这个时代的评剧风采。

王晓凌:耳濡目染,实现演员与角色相互成就

王晓凌,国家一级演员,中共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南开区政协委员,2013年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为师。代表剧目有《金娥》青春版、《李三娘》、《秦香莲》、《家有九凤》、《大祭桩》、《刘胡兰》、《五女拜寿》、《狸猫换太子》、《周仁献嫂》、《茶瓶记》、《大宋忠义传》、《卷席筒》、《打神告庙》、《革命家庭》等。

王晓凌曾获第十三、十四届“文艺新人月”“新人奖”;环渤海评剧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全国评剧专业院团青年演员展演获“评剧新星”称号;天津市首届“舞台新星”称号;天津市“五个一批”人才。

王晓凌出生于一个评剧世家,在家庭耳濡目染下进入学校学习评剧,谈及与评剧的渊源,她笑着说:“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评剧就已经融入到我的血液里。评剧对于我来说,一点都不陌生。”由于出生在同一个城市,老师曾昭娟与王晓凌多了一层地缘羁绊,她们亦师亦友,王晓凌日后的表演方式与剧目的选择都深深受到老师的引导与影响。

2023年,曾昭娟将经典剧目《金娥》改编成为青春版,并交给王晓凌演绎,想要通过该剧目提纯评剧舞台的内涵,提升流派的高度。在演绎金娥这个角色的过程中,王晓凌借鉴师傅的舞台经验和艺术造诣,融入个人的理解与特色,让观众耳目一新。直至现在,讲起《金娥》中经典情节的王晓凌仍是绘声绘色,眼角带泪:“这个戏演完以后,对于演员来讲,就是过瘾。”“你要问我最喜欢哪一场戏?我只能说每一场戏演起来都很过瘾。”

作为青年评剧演员,王晓凌对于评剧在当代面临的困境也有自己的思考:“戏曲市场边缘化,我们这一代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我们希望将戏曲的一个小片段带到基层,带到群众当中,把戏曲评剧变成一种产品走向市场,把我们的宝贝面对面给观众,面对面交向老百姓。” 她期待评剧能够跟上时代步伐,利用网络新媒体让评剧走出去,让更多观众走进剧场,感受评剧的魅力。

王馨苹:继往开来,碰撞不同流派的灿烂火花

王馨苹,天津评剧院国家二级演员。自1996年进入天津戏校、2004年毕业进入天津评剧院工作至今,先后师从吴博丽、马淑华、李秀云,后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为师。主攻青衣、老旦行当。主演的剧目有《包公三勘蝴蝶梦》、《赵锦棠》、《三上轿》、《打金枝》、《夫人城》、《家有九凤》、《狸猫换太子》、《五女拜寿》等。

王馨苹2006年参加CCTV中央电视台主办梨园擂台栏目,荣获“最受观众喜爱”奖;2011年首届环渤海杯电视评剧大奖赛,荣获“优秀表演奖”,2013年第二届环渤海杯电视评剧大奖赛,荣获“金奖”;2014年参加北京电视台主办“国粹传承”电视评剧大奖赛,荣获“金奖”;2018年在第四届全国评剧专业院团青年演员电视展演中,获“评剧新星”荣誉称号。”

评剧的一大艺术特色就是流派纷呈。流派曾是20世纪中国戏曲文化一道耀眼的景观,它是中国戏曲艺术的巨大财富,也是后辈学习的丰厚资源。

在王馨苹学习戏曲的过程中,她接触过多种流派,将花派和鲜派演绎出了新的精彩。十几岁时,受到启蒙老师的影响,王馨苹开始接触筱派——也就是大众所熟识的女低音,十几岁的女孩儿仍然稚嫩,扮演一个古稀之年的角色对于她来说是不小的挑战。她将从小学习的流派唱腔融入进筱派,出色地完成了自己的角色,也为她后续接触花派和鲜派打下基础。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在王馨苹身上,我们仿佛可以看到不同流派绽放出的闪耀光彩,看到20世纪中华戏曲文化的百家争鸣。

谈及评剧的推陈出新,王馨苹认为评剧艺术应该在唱腔上保持原汁原味,在舞台形式和灯光效果上积极创新。她相信:“只要静下心来坐在剧场观看一次,应该就会有下一次,让年轻的观众走进剧场,是我们的责任和使命。”

齐梓路:化我为他,唱响一曲代代相传的正气歌

齐梓路,天津评剧院国家二级演员,中共党员,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天津市戏剧家协会会员。主攻青衣、花旦行当,宗“花派”,师承评剧表演艺术家郑桂芳、解郁文,京剧名家李莉老师等。2023年拜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曾昭娟为师。齐梓路功底扎实、嗓音清脆,尤其以水袖见长,功力深厚,是当今评剧舞台上不可多得的评剧“花派”青年人才。主演剧目《茶瓶计》、《谢瑶环》等。

齐梓路曾荣获第八届辽宁省艺术节“文华表演奖”;第六届中国黄河流域戏剧“红梅大赛”金奖;2020年被评为天津市首届“舞台新星”青年优秀人才;第十二届评剧艺术节《茶瓶计》获“优秀剧目奖”;2022深圳市青年戏剧月“中国戏曲红梅荟萃”红梅·十佳榜首;连续两届荣获“环渤海”评剧专业青年演员电视大赛“金奖”;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一鸣惊人”“青春戏苑”节目录制;多次参加中央电视台戏曲春节晚会录制。

对网上“天赋、勤奋、热情、勇气都缺一不可”的评价,齐梓路却回应说自己并不算是一个特别有天赋的人,而是通过不断的努力突破自我。她向我们介绍,在评剧最鼎盛的时期剧团遍布各地,发源于唐山的评剧甚至走到了云南,但是在她出生的时候,评剧早已不像当年那么景气。错过鼎盛期的齐梓路凭借着自己心中的热爱与执着,怀揣着一腔孤勇离开家乡独自来到天津评剧院,迈向属于自己评剧人生的新台阶。“一定要相信信念的力量,不管你今天是什么样子,只要你敢想敢做,有一天才真的能实现你自己的梦想。” 她的声音不大,却透露出劲草发芽破土而出的力量。

在齐梓路评剧演员的生涯中,她出演过各种各样的剧目,但最令她印象深刻的,还是《谢瑶环》这出戏。“演员一生会演很多戏,但是他会有自己的最爱,我的最爱就是《谢瑶环》,为了这出戏,无论付出多少我都心甘情愿。”向我们讲述其中的情节时,她眼眶红润:“一个瘦弱的江南女子,怎么有胆量在金殿之上与这些权臣们去争辩?为了黎民百姓,她可以把自己的性命都抛至一边。这个女人她的胆量、她的学识,她的内核得有多么的强大?我最爱的,就是谢瑶环的大义凛然,就是这样极具人格魅力的她。”回味完跌宕起伏的情节,她笑着说:“做演员最大的幸福就是化我为他,可以把自己划掉很多次,成为那个角色、体会他的人生,重新活一次,这是演员最幸福的时刻。”

戏曲青年,破圈在路上”这是央广网对齐梓路的评价,也是齐梓路戏曲人生的真实写照,她不拘泥于四方舞台,参加《开门大吉》、运营短视频账号等方式都是她弘扬评剧文化的实践,面对“评剧在当代具有什么样的价值”的问题,她答到:“只要是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就永远有价值。”齐梓路拼尽全力地在这条路上奔跑着,希望和更多的年轻人共同推动评剧、戏曲文化的前进,握紧手中的接力棒,让评剧文化一代一代地薪火相传。

崔连润:莲心如水,探索天津评剧的破茧新生

崔连润,国家一级演员,“鲜派”非遗传承人,代表剧目主要有《花木兰》、《回杯记》、《状元打更》、《卖油郎独占花魁》、《魂归越湖》、《杀妃剑》、《狗不理传奇》、《雷雨》等。崔连润曾担任天津市剧协副主席,天津市政协委员,天津市人大代表,天津市青联常委,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曾两度荣获中国戏剧梅花奖,四次荣获文化部颁发的优秀表演奖,并获第五届金唱片奖。

在崔连润专注于传承和发展评剧的职业生涯中,她不仅在鲜派艺术上登峰造极,更是不停地思考与探索着评剧艺术的新生,《狗不理传奇》便是评剧在市场化实践中新的突破。

在《狗不理传奇》排演过程中,天津表演艺术团体中率先实行剧目制作人与演出经纪人的“双人制”制度,围绕着“出精品,闯市场”,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双人制的意义是什么?你既有话语权,同时也肩负着重大的责任。”崔连润回忆,“整个排戏的过程和计划都得由演员操刀,一路走来确实很辛苦。”剧团第一次加工排练时正逢炎夏酷暑,热气蒸腾,一天三班排戏,个个都是汗流浃背,但上至主演下至一般群众演员,全都是一丝不苟,全身心投入。正是因为这样的职业精神,剧目几番磨砺,精雕细琢,常演常新,收获了市场的好评,“叫好”又“卖座”。

作为一名生在天津长在天津的评剧演员,崔连润希望能够坚守天津本土的评剧特色,传播天津评剧的风格。“希望我们的表演在反映家长里短的同时,也能向观众传达出天津的文化,发展天津的评剧流派。”

莲心如水,润物无声。崔连润是评剧舞台上承上启下的一代,她精彩的氍毹人生中灿烂的艺术成就值得所有观众慢慢品味,也值得新生评剧演员们作为范本踔厉奋发。

在这个充满激情奋发向上的时代,评剧人应当把握难得的机遇,满怀对艺术的纯真之心投身新的艺术实践。”天津评剧院书记、院长曾昭娟在建院六十周年时如此写道。在著名评剧表演艺术家崔连润和优秀青年评剧演员王晓凌、王馨苹、齐梓路的身上,我们看到了新时代评剧艺术创作的后备力量,看到了评剧未来的希望。赓续艺脉薪火相传,愿评剧的艺术风华能在中华大地上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