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glish | 南开大学

以学习向未来:南开大学富国书院2025级开班

发布时间: 2025-10-24
浏览次数: 10

20251023日下午,南开大学富国书院2025级开班活动正式举行。同学们首先前往天开园观看科技展览,随后在南开大学科技园路演厅举行2025级开班活动。南开大学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国家监委驻南开大学监察专员赵美蓉,南开大学商学院院长、富国书院院长白长虹教授,富国书院执行院长姚颐教授,天开孚莱感知(天津)半导体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朱奎锋,天津时金新材料有限公司总经理柴博瀚,商学院团委副书记张玉川以及书院新生出席,共同探索新时代下复合人才创新培养模式。

传承“富国”精神,聚焦时代使命

赵美蓉副书记在致辞中指出,富国书院源自张伯苓校长“商以富国”的教育理念,以“允公允能、日新月异”的校训为根基,融合数智时代发展需求,致力于构建“商学+”交叉融合的创新育人平台。她强调要以“创新向未来”的前瞻视角,探索新时代人才培养新范式。赵美蓉副书记寄语新生以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为志向,以张伯苓校长“日新月异”的精神自励,勇于跨界探索、敢于实践创新,将“商以富国”的初心使命转化为服务国家发展的真才实学与责任担当。

致辞结束后,现场举行了赵美蓉教授受聘为富国书院导师的致聘仪式,为书院育人工作注入新的力量。

以“非惯常学习”回应时代挑战

白长虹院长系统阐述了书院的办学理念与目标。他指出,当前世界面临人工智能、全球变局等“非惯常”挑战,“非惯常”挑战呼唤“非惯常”学习,富国书院突破传统课堂边界,将课堂延伸至天开园这一科技与产业融合的前沿阵地,推动学生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存、学会发展。白长虹院长强调,书院不是专业课堂的“交叉知识补习班”,而是一个打破边界的“学习力实验场”和“惰性知识的活化场”,旨在提升学生对宏大问题的关注(Big questions)、建立个性化知识结构与综合能力(Big know how)、形成全局理解与深刻洞察力(Big understanding),培养能够聚合多学科力量、具备跨界视野与创新思维的复合型人才。

科技与产业融合:前沿案例分享

在主题分享环节,两位企业嘉宾带来了精彩分享。首先是朱奎锋先生分享了公司发展“硬科技”的历程。他带领团队首创的“柔性探针卡”技术,成功突破了半导体检测领域的全球性瓶颈。从被客户需求的“学徒”,到技术源头创新的“行业引领者”,朱奎锋的创业历程,正是“以新提质、以链强企”的生动写照。

柴博瀚先生则聚焦科技成果转化,系统介绍了绿色无汞催化技术、生物航油等项目的产业化历程。他提出,科技成果转化需跨越“从01、从110、从10100”三阶段,并强调市场导向、团队构建与知识产权保护是成功转化的核心要素。

对话:在思想的碰撞中看见未来

在互动环节,富国书院的同学们围绕技术创新、商业模式、融资路径等议题踊跃提问,既关乎现实,又指向未来。从“创业初期如何精准定位客户与融资”,到“AI将如何重塑商业模式”,再到“地缘冲突对企业供应链的挑战”。企业嘉宾结合实战经验一一回应,现场交流深入、气氛热烈。

开启育人新篇章:与时代同行,向未来出发

未来已来,唯变不变。富国书院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目标,以“创新向未来”为理念,以跨学科融合为路径,致力于打造面向未来的教育新范式。书院将持续整合学术、产业与创新资源,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平台,并探索学科交叉的新型培养模式。富国书院执行院长姚颐教授主持上述活动。

通讯员:刘振宇

5